乔歆新
来源: 设计与建筑学院   日期: 2010-06-28 阅览: 9482

乔歆新,心理学博士,工业设计系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访问学者,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。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心理系工业心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(National Key Lab of Human Factors of Zhejiang University),获博士学位。目前在学术界和业界担任:国际服务设计联盟(SDN)专家委员、中国人类工效学会专家委员、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博士论文评审专家、国家CSSCI和A级学术期刊《应用心理学》评审专家、全球服务设计共创节(Global Service Jam)杭州站创始人兼主持人、德国汉斯格雅客户体验学院高级顾问、清华大学-桑坦德银行世界挑战项目(TSWC)和全球服务设计工作坊杰出导师以及浙江省委组织部“服务基层、服务企业”第一工作组专家。

乔歆新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设计、用户体验和设计心理学等,涉及新零售、智能汽车出行、乡村振兴以及社区服务等领域,主要关注新零售领域的销售服务和员工体验、智能出行领域的HMI交互体验&代驾和货运服务、乡村振兴领域的文旅模式和儿童关爱服务等,擅长整合深度情境访谈和沉浸式观察等商业人类学ethnographic定性研究以及问卷调查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SEM等定量研究形成深刻洞察进而凝练创新。目前,已发表国家A类和B类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,权威国际会议论文8篇,国内第一本服务设计案例专业书籍《好服务这样设计》联合作者。

自2003年起,乔歆新博士拥有近20年的用户体验(UX)实践和研究经验,致力于推广“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(UCD)"和“设计驱动增长(UGD)”理念。先后主持过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、滴滴代驾、高德地图、阿里巴巴新零售、杭州华数集团、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、德国汉斯格雅、瑞士弗兰克、丹麦哥本哈根交互设计研究院(CIID)、丹麦Novo Nordisk公司、可口可乐(中国)创新研发中心、美国Projects Fusion公司等多项用户体验和服务设计项目,赢得业界良好口碑

自2016年起,乔歆新博士敏锐捕捉设计发展新趋势,致力于服务设计(Service Design)的项目实践、学术探索与普及推广。2019年发起并创立杭州全球服务设计共创节(Global Service Jam),联合十里芳菲连续三届成功主办沉浸式“杭州全球服务设计工作坊”,并提出了"融合、唤醒、联结和诗意"的清晰定位,以及"联结更多有意思的灵魂、联结更多有意义的共创"的明确使命,为服务设计在杭州的落地生根贡献力量。乔歆新博士主持过多届全球服务设计工作坊(2016-2022)、阿里巴巴“2050梦溪论坛自然生活方式创新工作坊”、清华大学-桑坦德银行世界挑战工作坊、瑞士弗兰克员工入职体验创新工作坊、德国汉斯格雅创新工作坊、滴滴代驾创新服务工作坊、十里芳菲“婚礼的101种可能“服务创新工作坊、上海交大EMBA创新工作坊、华润地产创新工作坊等一系列服务设计创新工作坊。乔老师始终坚信,中国市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巨大优势和特色,一定会赋予中国服务设计全新的丰富内涵,并为此不懈地探索。在面向行业践行服务设计探索中,乔博士提炼出”把课堂开到社会中接受检验“的赋能理念,并首创了“单点突破”突击队协同作战式的“双向渗透+双轮驱动”学生培养模式和“服务设计赋能大篷车”行业赋能模式。基于5年卓有成效的工作,2020年5月乔歆新博士成功入选国际服务设计联盟(SDN)最高决策机构“专长与方法学专家委员会”委员。

一、主持过的科研项目:

•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

• 浙江省科技厅工业设计基地项目;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

•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;浙江省社科联重点项目

• 滴滴代驾系列服务创新设计项目

•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用户体验管理咨询项目

•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用户体验设计研究项目

• 北汽集团新能源车HMI交互标准研究项目

• 高德地图用户体验研究项目

• 杭州十里芳菲婚礼创新服务策略与设计项目

• 德国汉斯格雅销售服务创新设计项目

• 瑞士弗兰克员工服务体验创新设计项目

• 美国Projects Fusion市场策略研究项目

• 丹麦诺和诺德糖尿病服务体验设计研究项目

二、发表过的学术论文:

悲观情绪下移动端不同类型和内容的素材对情绪调节的对比研究,人类工效学,2020

日常代驾情境下仪式感体验及其个体差异研究,人类工效学,2019

基于眼动数据的扁平化交互元素的可用性优化比较研究人类工效学,2018

扁平化设计的可用性问题研究,人类工效学,2018

基于Kano模型的社区高血压移动医疗服务需求研究,包装工程,2017

产品识别设计的行为识别研究,包装工程,2016

不同人格类型即时通讯用户的使用动机-行为-体验模型构建,应用心理学,2016

高血压服务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现状2015,

• 基于人格特征的IM用户分类模型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,心理学,2010

• 人格特征对即时通讯使用动机和使用行为的调节作用,心理科学,2009

• 即时通讯工具使用偏好及其与用户使用动机的关系,应用心理学,2008

• 即时通讯工具使用体验及其与使用动机和偏好的关系模型,应用心理学,2008

• 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动机探讨,应用心理学(A)2007

• Xinxin Qiao, Peng Li, Mowei Shen. Personalized Requirement Model Research Based on Different Personality Type. Chinese Applied Psychology, 2015

• Xinxin Qiao, Yuanshan Ying. A framework of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Wearable Smart Hypertension Monitor & O2O interaction, 2015, 6, Package Engineering

• Lufang Zhang, Yu Zhao, Xinxin Qiao.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Ways of Communication over Team Innovation Efficiency,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EEIS

• Xinxin Qiao, Diaodiao Liu. Research into the Interactive Design of Touch-Screen Mobile Phones Interface Based on the Usability. Advanced Material Research, 2011

• Xinxin Qiao. Study on Social Network of Mobile Phone User, Chinese Telecommu-nication Science, 2010

三、指导过的研究生设计研究项目:

• 2021:基于Campbell理论的社区封闭式管理服务设计研究;直播电商场景下消费者购买决策机制及其体验设计研究;基于无性别主义文化的体验型店铺服务设计研究;

• 2020:基于CASA的人格化语音交互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;基于价值认同的新能源汽车多利益相关方的服务设计研究;基于自我认知的90后婚礼单身告别仪式服务设计研究

• 2019:基于情境认知的新零售服务接受模型研究-以盒马鲜生为例;服务设计视角下中国老年人超市购物安全性体验设计研究;代驾服务体验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;

• 2018:新零售视角下的农特产品体验店设计研究;面向中年女性的美妆APP体验设计研究;

• 2017: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产品的游戏化设计研究;基于交互元素的扁平化设计可用性问题研究;

• 2016:基于移动端不同情绪调节效果的比较研究;移动情境下微信社交广告的接受行为研究;

• 2015: 移动情境下的交互流体验研究;基于智能血压监测仪和O2O互动的新型社区高血压服务体系设计研究.

• 2014: 移动社交情境下购物决策模型研究;社区老年人休闲技能的分享服务体系设计研究;设计专业本科生的创新人格特质研究——以在杭高校为例。

• 2013: 不同沟通方式对设计创新效能影响的比较研究;考研过程中情感支持服务的APP设计研究;拼购服务的APP设计研究;居家养老的多重互助服务体系设计研究——以杭州为例. 

 

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,版权所有2010年 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86号,邮政编码:310023
电子邮件:art@zjut.edu.cn,网址:http://www.design.zjut.edu.cn